昨日,海峡两岸四地中医药论坛暨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学术年会在福州举行。来自大陆和台港澳两岸四地的100余名专家学者汇聚福州,研讨中医药合作与交流、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等专题。与会专家学者表示,大陆中医药标准化生产体系完善和融入现代科技的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发展等,是促进两岸中医药携手快速发展的两大要素。
两岸中医药发展标准化先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沈志祥表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的中医药今年上半年出口达到了约6亿美元左右,并且其中相当部分中医药原料和成品经港澳出口到台湾地区。曾任台湾大学药学系主任和岛内大仁科技大学校长的陈瑞龙教授也表示,据他估计每年由大陆出口到台湾的中医药产品大概有数百种、金额过百亿元新台币。除了应用到医药医学领域,像人参、枸杞和甘草等在食品餐饮行业也得到广泛应用,两岸中医药贸易日趋紧密。
作为台湾优良食品控制系统,即国际GMP标准岛内参与制定推广人的陈瑞龙教授同时表示,大陆地大物博,为岛内提供了相当数量的中医药原料等,但目前两岸中医药贸易和交流应当注重标准化。由于台湾与国际市场接触较早,在中医药生产和储存等标准认证方面领先于大陆,而大陆只有在加强农残和重金属残留等方面的控制,建立标准合格的运输和储存体系,两岸中医药交流才能更具有生命力,才能在共同拓展国际中医药市场方面提升竞争力。
台湾“中国医药大学”教授林昭庚祖籍福建安溪,是岛内最早一批中医药博士。曾到大陆多次考察的林昭庚教授建议,大陆应当在中医药产业化发展上进一步努力。林教授还向论坛主办方赠送了由他创作的《中西药病名对照》,从中西疾病名称这个小细节,也可以看出寄望两岸中医与国际标准化接轨的用心。
传统医学亟需科技元素
“大陆在中西药结合与互用药品方面做得不错,台湾在这些方面落后于大陆。其实把现代科技更多应用到传统中医领域,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陈瑞龙教授认为传统中医要想与西医竞争,就必须重视与现代科技元素结合。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的林文彬先生表示,截至2005年底,岛内中医医院只有25家,中医诊所2900余家;与之相比,岛内医疗院和诊所总数分为1.9万和1.8万余家。处于绝对少数地位的中医医疗机构如何发挥中华传统医学价值,必须与现代医疗技术全面结合。
台湾元培科技大学副校长蔡雅贤女士和省中医学院相关人士表示,近年来福建中医学院与台湾元培科技大学和大仁科技大学分别在医疗影像学科、药学等方面进行合作。蔡校长还表示在今年的“6·18”福建项目洽谈会上,他们的医疗影像技术还进行了现场展示,得到福建医药方面的认可。
据了解,为推动闽台中医药学术交流,省中医学院正在兴建闽台中医药研发工程中心,提升现代中药的制药技术现代化、工艺程序化、质量标准化和信息网络化等;学院还建设了省内规模最大的闽台中医药文化文献中心,为海峡两岸中医药信息交流和咨询服务。(记者 朱力南)